摘要:借助数据新闻形式,以融合思维创新重大主题报道,以数据立意的融媒体产品将宏大主题分解成不同的细小切片,并以数据为主线,以变化和对比为依据,将原本枯燥的数据赋予不同的设计,动态展现各领域的发展变化,让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了新的表达。作品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提升了数据新闻的传播效力。
围绕国家战略,做好重大主题宣传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。经济日报在数据融媒产品制作过程中主动策划,以融合思维创新重大主题报道,积极探索利用数据新闻形式拓展经济报道的内容,努力出新出彩。
自2020年以来推出了《热热热!我们的生活“热”起来了》《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》《这个世界难题,为何中国能破解?》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系列视频等,这些以数据立意的融媒体产品将宏大主题变为细致的切片,将原本枯燥的数据赋予了有特色的设计,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提升了数据新闻的传播效力,收获良好的社会反响,尤其吸引了广大青年用户的关注。
在具体产品制作过程中,主要通过以数据立意、见微知著、场景衬托、互动设计等,用数据讲故事,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,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。
在重大主题报道或者成就报道中,数据展现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。运用数据新闻这一形式,选取富有经济日报特色的角度,把重大主题与数据新闻巧妙融合,将严肃的新闻内容与创新的媒体形式相结合,让数据动起来、活起来的同时,通过数据共鸣与数据共情增加产品吸引力。
那么,如何让数据更好地讲述故事,从而体现其新闻价值?这就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、挖掘、整理找到新闻线索,围绕数据生成数据新闻,以可视化的手段、更适合大众习惯的传播方式来讲述数据背后的故事。比如,围绕疫情后的经济社会发展,策划推出《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》,通过数据与可视化表达的结合,以时间轴串起整个作品,制作时不但挖掘了横向纵向多个维度的数据,还使用了折线图、树状图、散点图等丰富的数据图形,让用户通过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同期声等立体感受数据传递的信息量。这种“数说”形式依靠数据集纳融合,展现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全国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,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,为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。
把重大主题做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,需要立意的巧妙、引起共鸣的角度、动情的切入口,从小事件中展现大背景,以小见大,寓大于小,见微知著。
在策划设计数据产品时,一是注重从重大主题中梳理提炼出系列主题,化宏观为用户最熟悉的新闻事件,细分主题、细化内容,形成系列产品的总体框架。比如,推出的系列视频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,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,切分出公共卫生、粮食、就业、新基建4个方面,深入挖掘具体事例中蕴含的普遍意义,展现了在疫情影响下,我们同心协力、穿越风雨,鏖战病魔,创造了奇迹。系列产品既能独立成篇,又意脉相连、有机的成为一体,整体性、系统性极强。
二是在大背景下讲小故事,通过小切口小视角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的cq9电子官网贴近性,将枯燥的数字向切身的感受转化,力求让重大主题报道入耳入心。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系列视频以疫情中大家熟知的数字“4.26万”“1年”“1186万”“10天”等角度切入,用典型的数据来说话,揭示数据背后的大主题,让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了新的表达。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?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4.26万医务人员接力援鄂;稻谷小麦库存够全国人民吃1年;1186万人,这是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,超出全年目标任务286万人;在中国,10天能建成一座医院……选用我们身边可感可知的数据,动态的形式传达让用户看到数据的解释潜力,以及数据背后凝结的深层含义,形象展现了抗疫奇迹背后的中国力量,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,团结一心为大局的中国,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。
与数据强有力的说服功能相比,故事、场景是个不错的表述手段。一个优秀的数据产品,不仅要有数据,更要有故事、场景等衬托。在产品制作中,要注重抓住用户心理和感受,通过高效的视觉化技术,配合视频画面的张力、节奏的冲击力,将密集的信息向灵动的叙事转化,活泼有趣的场景更能吸引用户的关注。以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系列产品为例,这套产品以“创意动画+数据可视化”的形式呈现,每期时长约150秒左右,产品中不同场景无缝衔接,整体叙事生动有趣,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强。比如:每个产品场景设计上数量丰富,平均6~10秒内就有新的场景,给用户最新鲜的视觉体验,提高观看黏度;数据并结合应用场景,让可视化更立体,提高观看时的信息读取速度和效率;动画场景镜头流畅自然,衔接灵动,几乎每个镜头衔接都有匠心巧思。
又如,《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》将数据可视化与不同的场景结合,配以部分视频资料穿插其中,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有机结合,让画面的表现力更强,节奏更紧凑。
新技术的发展给重大主题报道工作提出更高要求,只有顺应发展趋势,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,在传播方法上不断创新,才能进一步提升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
互动性强是新媒体产品的重要特点。在做重大主题类数据新闻产品时,不能简单搜集和罗列一大堆数据,最好有互动性、交互性。可视化交互以引导模块形式,引导用户去搜索、理解,增加用户阅读兴趣,提升用户参与度。比如,脱贫主题的数据产品《这个世界难题,为何中国能破解?》,以H5轻应用的形式,打造可分享、可互动、可体验的融媒报道。这一作品从扶贫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角度展开,挖掘了横向纵向多个维度的数据,并配以丰富的数据图形,形象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、规模之广、成效之显著,前所未有、世所罕见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作品改善可视化手段,增强图表的互动性和信息含量,用户在点击不同的页面时,会出现相关数据的呈现,清晰可互动的图表内容更易让用户理解。互动带来的趣味性,使得脱贫成就的展现更加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。
数据新闻带来全新的表达形式,为用户提供最为直观和直接的信息,但切忌为了数据而数据,使数据新闻报道沦为一种形式。当前,各媒体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,推出一批优秀的数据作品,但部分仍存在过多追求可视化的设计,与新闻主题的结合度不够,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。其实,如何让严肃的新闻内容与创新的媒体形式相结合,让数据更好地讲述故事,从而体现其新闻价值,值得研究思考。就像英国《卫报》的数据新闻编辑西蒙·罗格所说,数据新闻不是图形或可视化效果,而是用最好的方式去讲故事,只是有时故事是用可视化效果或地图来讲述。
在具体的产品制作中,找到数据新闻与重大主题报道或者新闻事件的最佳契合点,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新闻价值,并利用各种各样的数据组合提升数据新闻故事化叙事效果,达到重大主题与数据相互渗透的效果,逐渐从“形式为主”走向“内容为王”。另外,当下用户需求多元,数据新闻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,还要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化信息服务,为用户提供决策参考。
当前,大部分数据新闻作品对数据的运用仍停留在浅层次,只能提供事实性信息,缺乏对数据的具体深入分析和揭示数据背后的意义。从目前看到的数据新闻作品来看,主要着重对数据本身的可视化呈现,仅为用户提供简单化的信息资讯,难以从数据内在关联、规律上透视行业发展或者经济发展趋势。也就是说,许多数据融媒产品所提供的信息过于浅薄,仅向读者提供了事实性信息,没有在揭示为什么、怎么做。今后,应强化对数据的收集挖掘能力,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数据的价值,并利用多维度的思维方式、多样化的集纳手段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,尝试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,以形成有价值的规律或是趋势类的作品,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。
在数据类融媒产品的制作上,技术跟内容一样,也是核心竞争力。打造优秀的数据类融媒体产品离不开技术创新,应该积极适应新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,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探索,让报道内容更有深度,让传播形式更具贴近性和亲和力。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,数据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,实现和应用的场景更多元,进一步顺应技术发展趋势,要把握机遇,拥抱技术、利用技术,不断创新生产模式,用创意抓住用户的注意力,提升融合报道种类、数量、质量和效果,做出更加适合移动传播的数据产品,为爆款打牢基础。当然,随着用户口味的变化,未来数据融媒产品还会有更多呈现形式及玩法,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优秀数据产品出现。
摘要:借助数据新闻形式,以融合思维创新重大主题报道,以数据立意的融媒体产品将宏大主题分解成不同的细小切片,并以数据为主线,以变化和对比为依据,将原本枯燥的数据赋予不同的设计,动态展现各领域的发展变化,让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了新的表达。作品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提升了数据新闻的传播效力。
围绕国家战略,做好重大主题宣传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。经济日报在数据融媒产品制作过程中主动策划,以融合思维创新重大主题报道,积极探索利用数据新闻形式拓展经济报道的内容,努力出新出彩。
自2020年以来推出了《热热热!我们的生活“热”起来了》《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》《这个世界难题,为何中国能破解?》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系列视频等,这些以数据立意的融媒体产品将宏大主题变为细致的切片,将原本枯燥的数据赋予了有特色的设计,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提升了数据新闻的传播效力,收获良好的社会反响,尤其吸引了广大青年用户的关注。
在具体产品制作过程中,主要通过以数据立意、见微知著、场景衬托、互动设计等,用数据讲故事,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,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。
在重大主题报道或者成就报道中,数据展现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。运用数据新闻这一形式,选取富有经济日报特色的角度,把重大主题与数据新闻巧妙融合,将严肃的新闻内容与创新的媒体形式相结合,让数据动起来、活起来的同时,通过数据共鸣与数据共情增加产品吸引力。
那么,如何让数据更好地讲述故事,从而体现其新闻价值?这就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、挖掘、整理找到新闻线索,围绕数据生成数据新闻,以可视化的手段、更适合大众习惯的传播方式来讲述数据背后的故事。比如,围绕疫情后的经济社会发展,策划推出《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》,通过数据与可视化表达的结合,以时间轴串起整个作品,制作时不但挖掘了横向纵向多个维度的数据,还使用了折线图、树状图、散点图等丰富的数据图形,让用户通过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同期声等立体感受数据传递的信息量。这种“数说”形式依靠数据集纳融合,展现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全国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,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,为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。
把重大主题做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,需要立意的巧妙、引起共鸣的角度、动情的切入口,从小事件中展现大背景,以小见大,寓大于小,见微知著。
在策划设计数据产品时,一是注重从重大主题中梳理提炼出系列主题,化宏观为用户最熟悉的新闻事件,细分主题、细化内容,形成系列产品的总体框架。比如,推出的系列视频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,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,切分出公共卫生、粮食、就业、新基建4个方面cq9电子官网首页入口,深入挖掘具体事例中蕴含的普遍意义,展现了在疫情影响下,我们同心协力、穿越风雨,鏖战病魔,创造了奇迹。系列产品既能独立成篇,又意脉相连、有机的成为一体,整体性、系统性极强。
二是在大背景下讲小故事,通过小切口小视角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的贴近性,将枯燥的数字向切身的感受转化,力求让重大主题报道入耳入心。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系列视频以疫情中大家熟知的数字“4.26万”“1年”“1186万”“10天”等角度切入,用典型的数据来说话,揭示数据背后的大主题,让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了新的表达。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?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4.26万医务人员接力援鄂;稻谷小麦库存够全国人民吃1年;1186万人,这是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cq9电子官网首页入口,超出全年目标任务286万人;在中国,10天能建成一座医院……选用我们身边可感可知的数据,动态的形式传达让用户看到数据的解释潜力,以及数据背后凝结的深层含义,形象展现了抗疫奇迹背后的中国力量,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,团结一心为大局的中国,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。
与数据强有力的说服功能相比,故事、场景是个不错的表述手段。一个优秀的数据产品,不仅要有数据,更要有故事、场景等衬托。在产品制作中,要注重抓住用户心理和感受,通过高效的视觉化技术,配合视频画面的张力、节奏的冲击力,将密集的信息向灵动的叙事转化,活泼有趣的场景更能吸引用户的关注。以“如果数字会说话”系列产品为例,这套产品以“创意动画+数据可视化”的形式呈现,每期时长约150秒左右,产品中不同场景无缝衔接,整体叙事生动有趣,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强。比如:每个产品场景设计上数量丰富,平均6~10秒内就有新的场景,给用户最新鲜的视觉体验,提高观看黏度;数据并结合应用场景,让可视化更立体,提高观看时的信息读取速度和效率;动画场景镜头流畅自然,衔接灵动,几乎每个镜头衔接都有匠心巧思。
又如,《中国经济复苏时间线》将数据可视化与不同的场景结合,配以部分视频资料穿插其中,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有机结合,让画面的表现力更强,节奏更紧凑。
新技术的发展给重大主题报道工作提出更高要求,只有顺应发展趋势,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,在传播方法上不断创新,才能进一步提升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
互动性强是新媒体产品的重要特点。在做重大主题类数据新闻产品时,不能简单搜集和罗列一大堆数据,最好有互动性、交互性。可视化交互以引导模块形式,引导用户去搜索、理解,增加用户阅读兴趣,提升用户参与度。比如,脱贫主题的数据产品《这个世界难题,为何中国能破解?》,以H5轻应用的形式,打造可分享、可互动、可体验的融媒报道。这一作品从扶贫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角度展开,挖掘了横向纵向多个维度的数据,并配以丰富的数据图形,形象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、规模之广、成效之显著,前所未有、世所罕见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作品改善可视化手段,增强图表的互动性和信息含量,用户在点击不同的页面时,会出现相关数据的呈现,清晰可互动的图表内容更易让用户理解。互动带来的趣味性,使得脱贫成就的展现更加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。
数据新闻带来全新的表达形式,为用户提供最为直观和直接的信息,但切忌为了数据而数据,使数据新闻报道沦为一cq9电子官网种形式。当前,各媒体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,推出一批优秀的数据作品,但部分仍存在过多追求可视化的设计,与新闻主题的结合度不够,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。其实,如何让严肃的新闻内容与创新的媒体形式相结合,让数据更好地讲述故事,从而体现其新闻价值,值得研究思考。就像英国《卫报》的数据新闻编辑西蒙·罗格所说,数据新闻不是图形或可视化效果,而是用最好的方式去讲故事,只是有时故事是用可视化效果或地图来讲述。
在具体的产品制作中cq9电子官网首页入口,找到数据新闻与重大主题报道或者新闻事件的最佳契合点,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新闻价值,并利用各cq9电子官网种各样的数据组合提升数据新闻故事化叙事效果,达到重大主题与数据相互渗透的效果,逐渐从“形式为主”走向“内容为王”。另外,当下用户需求多元,数据新闻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,还要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化信息服务,为用户提供决策参考。
当前,大部分数据新闻作品对数据的运用仍停留在浅层次,只能提供事实性信息,缺乏对数据的具体深入分析和揭示数据背后的意义。从目前看到的数据新闻作品来看,主要着重对数据本身的可视化呈现,仅为用户提供简单化的信息资讯,难以从数据内在关联、规律上透视行业发展或者经济发展趋势。也就是说,许多数据融媒产品所提供的信息过于浅薄,仅向读者提供了事实性信息,没有在揭示为什么、怎么做。今后,应强化对数据的收集挖掘能力,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数据的价值,并利用多维度的思维方式、多样化的集纳手段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,尝试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,以形成有价值的规律或是趋势类的作品,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。
在数据类融媒产品的制作上,技术跟内容一样,也是核心竞争力。打造优秀的数据类融媒体产品离不开技术创新,应该积极适应新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,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探索,让报道内容更有深度,让传播形式更具贴近性和亲和力。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,数据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,实现和应用的场景更多元,进一步顺应技术发展趋势,要把握机遇,拥抱技术、利用技术,不断创新生产模式,用创意抓住用户的注意力,提升融合报道种类、数量、质量和效果,做出更加适合移动传播的数据产品,为爆款打牢基础。当然,随着用户口味的变化,未来数据融媒产品还会有更多呈现形式及玩法,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优秀数据产品出现。